人物
时段
朝代
“李森” 相关资源

別集類
喜父病乃寻愈武君生永乐癸卯正月十一日卒弘治
壬戌正月十二日年八十岁娶李氏举人 李森
女长君
六岁先二年卒有孙男子六人云扶沟丞曰我先世太
谷人讳建沁州知州始徙武乡讳祥县务都监官讳从
义山 (第 9b 页)
   送宁津县训导张伯寿序
余有识时尝过高堂生高治毛苌诗济南盖海岱间士
多从之游矣即所上客则许殿卿每相难天下事亟谓
所善李生可语也余既见高生为余述济南父老时事
在宪宗朝则 李给事中森
张御史鼐称为名臣哉给事 (第 20a 页)
方自
友孙鸾韩氏王氏张氏彭崇厚陶氏李仪张瓦儿张么
儿六十五名口斩首六颗义官李松擒获王应一名杨
相擒获 李森
一名孙伯碧擒获牟钦彭道成二名阴阳
官王世安等擒获何本政徐奉金李狗狗张氏四名口
除射杀身死不曾割功并淹 (第 23a 页)
某耶。贱臣曰。宫女则石烈,必贞矣。尚俭有道之外。又有孙荆佐。乙巳初。被鞫沈益昌,沈廷玉,元徽,沈檀, 李森。
皆干连于其狱矣。 令曰。昭烈比高祖光武。优劣何如。诸葛亮比高光时名臣。优劣亦如何耶。贱臣曰。昭烈以才 (第 512H 页)
入玉堂。拜司宪府持平兼知制 教。时因亢旱 命释鞫囚。府君方引病违 召。上疏自劾。仍论酌处鞫囚之失曰。 李森
等诸囚负犯。何等凶逆。而未及究覈。径先勘处。王章未申。舆情莫泄。 殿下处分。始欲为恤刑弭灾之图。反不 (第 518H 页)
贵也。妣 赠贞夫人全州李氏。应哲女。临瀛大君璆之后孙也。公幼有大志。甫弱冠。投笔入京都。当是时。武将 李森。
有盛名。公往 (第 497L 页)
   晚景台
   [缺题]
   [缺题]
   挽▣▣▣(似是药泉挽)
   挽▣▣▣
   挽▣▣▣(似是 李森
挽)
   [缺题]
   士昌挽
   李参奉汝厚挽
   挽柏洞金尚书
   挽沈奉朝贺迁葬
 
卒。迁公墓葬于镇川县明信洞坐亥之原。夫人祔。二男。德纯今为龙宫县监。德夏官至咸镜北道节度使。尝以不见 李森。
被 威谴而卒不夺志。人谓有父风。德纯以黄学士景源所为状。属余树墓之文。遂论撰如右。系以铭。铭曰。
(第 117H 页)
上曰。依启。
请训鍊都监各项禀处启[又启](四月初三日)
刑曹启辞内。槐山郡上送贼人申铉,车以先, 李时茂,
朴济明,柳尚宝,金必兴,崔凤翼等首级。移送军门。使之悬于藁街事 允下矣。申铉等七贼首级。悬于通衢上之 …… (第 52H 页)
单杯奠忱。飘爽英灵。庶几格歆。呜呼哀哉。尚飨。
祭龙湾古冢文(丙申)
维岁次丙申月日。关西水军节度使 李森。
谨搆荒辞遣裨。告于龙湾古冢之灵。有人来言。不知何代何氏之冢。在于光化面塔坪地。白骨无主。釰藏其傍。人 (第 66H 页)
。又带训鍊,中军总管,弓房提调等职。台臣任泂论启公至再。 景庙下教曰。此人不当论之人也。又曰。予已知 李森
之为人。素有胆勇。所到。皆有治绩之最。则费辞诋毁。未知其稳当。前后温纶。实诸 …… (第 80H 页)
出寻常。公每及其时事。未尝不感泪横襟也。是冬。编配昆阳。丁未七月。自谪所。 特拜训鍊大将。 筵教曰。 李森
以名武著称。故尤见忌嫉。向时人必欲搆杀。予知其冤。故 亲幸放之。方今励新之日。岂可沈滞不用乎。公承  (第 81H 页)
 先朝已行之规。何必如是争执乎。 上殿坐于义禁府大厅。仍 教曰。大臣禁府堂上三司。皆入侍。又 教曰。 李森。
先为拿入。左议政闵镇远进达曰。即今金吾罪囚。尹埴,沈世俊外。皆是鞫囚。鞫囚未究竟之前。岂轻易酌处乎。 (第 119H 页)
曾在于 肃庙朝。以科狱积滞之故。有 亲临王府。而其时无可放狱囚。故终不得录囚而还宫矣。 上曰。 李森
事。大臣岂不知予意乎。时龙事结末之后。似不无区别之道矣。镇远对曰。 (第 119H 页)
李森
与逆镜,妖俭。互相交通之状。尽露于前后贼招。而其明證尚在。未究竟之前。轻先区别。恐是失当矣。 上曰。 …… (第 119H 页)
囚之意。而如 李森
重囚。决不可容易疏释矣。 上曰。亲问罪囚。然后当有处分。疏释与否。何可预言乎。掌令赵命臣进达曰。 圣 …… (第 119L 页)
谓尚俭家不见而先还者也。廷玉初招曰。廷玉率逆俭往镜家。则臣先为出去。故只与一镜相见。而镜曰。与沈檀, 李森
有所图事。善为周旋。及其面质时曰。沈檀与渠有嫌。闭户入坐。而一镜曰。先去者 (第 120H 页)
李森。
臣曰。汝之前后所言。何如是相反乎。廷玉答曰。前言则吾不知之云。前日之言者。廷玉。后日之言者。廷玉。均 …… (第 120H 页)
间虚实。可以易知。臣虽昧兵法。扈卫事重。岂可有所亲疏而无端许入乎。语涩支离。惶恐不敢悉暴矣。 上曰。 李森
下囚。因 命拿入诸囚。使禁堂下问取招毕。 上曰。大臣金吾堂上三司皆进来。因 下教曰。汉明帝虽不足法。 …… (第 123L 页)
恤者耶。我朝三百年享国。莫非积德累仁之致。岂非可法者乎。古人云。欲法尧舜。当法 祖宗。予欲法 祖宗。 李森
事。当初不听其请拿者。意有所在。予素以森为名武。必欲全活。当此悯旱录囚之日。宜有疏释之道。而名在贼招 …… (第 124H 页)
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君臣之间。固不当如是。而上下之阻隔。岂有如近日之甚者乎。周亚夫亦至呕血而死。 李森
虽壮士。如此炎狱。岂能生全。今日杀森。然后其将快于心欤。如此则我国三百年 宗社。几何而不危耶。中夜思 …… (第 125H 页)
究竟而径先处分也明矣。所谓录囚者。盖指轻囚之在所可原者。自古以来。岂有事关鞫狱而轻加疏释之典乎。其中 李森
罪犯尤重。国言喧藉。紧出于廷玉之招。犹为未了之案。今遽放释。则不但 王法之乖舛。实启日后无穷之弊。请 (第 125L 页)
还收 李森
酌处之 命。 上曰。 祖宗朝。亦有悯旱洞开狱门之事。既开狱门。则虽杀人重罪。亦在放释中。杀人者死。汉 (第 125L 页)
祖约法三章之所不免者。而犹尚如此。况今 李森
等之罪。尚在疑信之间。其于钦恤之道。酌处何妨。 …… (第 125L 页)
进达曰。臣路次请对重难。故入 御禁府后。以沈寿观放送。柳庆裕发配事。欲为禀请矣。 上曰。寿观,庆裕, 李森。
皆上之。金龙庆进达曰。台谏方以还收森等为请。而自 上欲召森谕之。 殿下今日之举。恐为 …… (第 127H 页)
 时议益峻。家在京中。恐是添得众谤。举家大归尼乡。(公赴谪时。入于站舍。人人争来。或举公名而问于从人曰。李某以国之忠臣。横罹非辜云。今至何境也。从人答以此行次是矣。举皆惊喜。相传曰。李爷生到此处。或进酒果。或有扶草轿者。人心亦可见。○时。本倅金泓。以公名在罪籍。蹈藉无所忌。公不以介意。后遂检置幕僚。○公在谪时。远近人士。争先来谒。各有所馈。公一切却之。)
十日。遭台臣避嫌启。
 掌令朴弼正,赵命臣避嫌启。略曰。 李森
负犯之至重。臣等非不知之。而阅月争执。尚靳 俞音。上下相持。徒伤事体。故苍卒相议。率尔停启。公议之非 …… (第 129H 页)
 献纳金龙庆处置启。请掌令蔡膺福递差。 答曰。蔡膺福事。当初停启虽径先。因其一事。每当处置。不置立科。一番处置。亦可见公议。何如是甚乎哉。此等处置之太偏。乃 李森
启不停之机。称庆在迩。举国同抃之日。当停之启。宜乎亟停。又何可非其 …… (第 129L 页)
 三覆入侍时。两司连启。(启辞。失不录。) 答曰。今日廷臣。非不知予意。而病入膏肓。不能破脱党习。予实慨然。 李森
之启。以录囚日事见之。可知其必生之意。遇臣枭示事。时敏堂入侍时。已为下教矣。两司俱发之启。极为重大。 (第 130H 页)
知其不听而可停。则事有先后。宜先停 李森
启。后停时昌启。而时昌启。匪久即停。 (第 130H 页)
李森
启则尚今不停。人君既知其无公道而不为说出乎。予之此言。非以停启为非也。
二十四日。遭台臣避嫌启。
  …… (第 130H 页)
 校理金龙庆。夜对时处置入启。(启辞。失不录。) 答曰。两司俱发之论。一而二。二而一也。向者台避。并置落科。今日台避。并置立科。未知得宜。依启。○龙庆进达曰。向者。蔡膺福诸人。径停不可停之启。故重发之后。置之落科。台体固然。今番处置。与此有异矣。 上曰。非特蔡膺福,赵命臣并置落科。台谏退待物议者。盖俟公议之立落耳。 李森
之启。久不 允从。似使之停启。而遽尔停启。如此者。宜置落科。时昌事。台谏停启。极其模糊。而今日处置。 (第 130L 页)
亦甚模糊矣。林柱国进达曰。小臣亦是 李森
启停论中人。非以 (第 130L 页)
李森
启为无罪而可停。率尔停启。见弃公议者久矣。 上曰。今日公议尽见矣。三覆时 下教。所以打破三司不公之习 …… (第 130L 页)
 金龙庆陈疏径出。○备忘记。赏罚者。人主之大柄。若可赏而不赏。可罚而不罚。则是赏罚不行。若此而御百工而治一邦乎。噫。予之素意。使廷臣。是者曰是。非者曰非。而亦以虽是中有非。当斥。非中有是。可奖。便公道日长之意也。而君父戒饬之意。目之而疑朋比。则嗜酒而恶戒酒人者。奚异。非特事体之未安。若此不已。大公至正之论。无可闻之日矣。宁不寒心。且近日台阁上论事言之。时昌之启。 李森
等之论。事之重一也。无端绪者一也。予必靳允者一也。而然 (第 131H 页)
李森
等之启在先。时昌之论在后。若曰许久争执。不若停启。当先 (第 131H 页)
李森
等。从后时昌。而今则不然。末后两司所争。未过其岁。遽即停止。此则何。本非深恶时昌之故。 (第 131H 页)
李森
等之启。几至三 …… (第 131H 页)
则非亦惜其启之停也哉。概言台阁上论不公之意。而处置措语中。当置落科处。则隐然不提起。伊日 下教。至若 李森
启促令停止者然。骇远外之听闻。阏人主之 下教。台臣退待物论。盖静俟公议之意也。此亦可谓公议乎。予实未 …… (第 131L 页)
 正言宋秀衡论启。(启辞。失不录。) 答曰。此启当停者久矣。台言实有不公矣。予若 允此启。则必至于请刑。又从请刑之言。则终至于杖毙矣。须勿强烦。○备忘记。政院乃人主喉舌之地。而出纳惟允者也。再昨玉署处置李廷朴之措语。公乎否乎。○因政院启。 传曰。日昨处置与今日。俱未免乎模糊也。○备忘记。向者玉堂处置。已涉无严。而此则未能破脱时习。矇然处置。自不觉其无严之归。抑有可恕之端。而若其后则不然矣。近日 筵席。详言伊时委折。示乎予。非徒为 李森
停启不停也。实由于重启之径停。而三昨。 筵中儒臣。欲护龙庆。讼以无心。故略示未安之意矣。再昨廷朴之处 …… (第 132H 页)
。与宗伋奚异。政院知悉。○同日。徐宗伋补外还收事。诸承旨请对。 上曰。顷日 筵中下教。非胁持台阁也。 李森
启。先发而不停。时昌事则后发而即停。如此公议。予未曾闻。故略示诲责矣。玉堂处置。事体至重。而龙庆之只 (第 132L 页)
李森

启。诚为不当矣。 (第 132L 页)
李森
启之不停。虽或为是。其处置措语。极其寒心。其所特罢。亦云末减。而不过染于俗习。无心妄作之致也。三昨昼 …… (第 133H 页)
 时朝著有大进退。前日窜谪诸臣。皆被 宥恩。故备忘记武弁被谪人。并放送。○同日备忘记。蒙放武弁并叙用。仍为职牒还给。○翌日。右副承旨宋寅明进达曰。被谪人。削黜人。既皆有叙用之 命。

则姑当皆奉 传旨矣。 上曰。何人。寅明对曰沈檀, 李森,
申致云。方在台启。尚未收杀。大臣事体至重。台议有无。姑无可言。而至于 (第 133L 页)
李森
等事。则台启未停之前。遽奉 传旨。有乖法例。追后待停启奉入。何如。 上曰。是矣。 上曰。 (第 133L 页)
李森
以名武著称。故尤见忌嫉。向时。人必欲搆杀。予知其冤。 亲幸放释。今此处分之后。不可无明示好恶。训将有 (第 133L 页)
阙之代除授可也。寅明对曰。文官不当与武将亲熟。故臣与 李森
分疏。未知其为人。而第向时人必欲锻鍊。而终不得显著之罪。则其冤可知矣。然停启前叙用 传旨。亦未捧入。 …… (第 133L 页)
来。
 备忘记。近来人才渺然之中。其所用人。只取色目。以至于武弁。予尝痛骇。故已谕于再昨备忘记中。而 李森
之向日被诬。业已洞知。故顷年 亲行录囚也。先为昭释矣。 (第 133L 页)
李森
乃名武。设有罪焉。末世人才渺然之时。须当荡垢以用。况被嫉怨人之诬者 (第 133L 页)
乎。方今砺新之日。岂可此等人沉滞不用耶。 特除训鍊大将。而上来间。仍令御将兼察。○宋寅明启曰。训将 李森。
时在庆尚道昆阳地。军门事体至重。斯速乘驲上来事。 下谕何如。 传曰。允。当日承政院成贴有 旨。下谕。 …… (第 134H 页)
。查案中罪臣与否。岂敢问之乎。 上曰。承旨知之乎。赵锡命对曰。君臣际遇。特出寻常。前后受 恩。岂有如 李森
乎。非但渠之阖族含恩刻骨。渠之亲旧。亦知其为国一死矣。因大臣陈达。银釖一款。有自捕厅更查之 命。而伊 …… (第 135L 页)
白地锻鍊。成命之下。终不得覆启。则其大臣所谓自妆自得之说。可知其破绽。而第其文案。尚在未究竟之中。故 李森
之引以为嫌。盖以此也。 上曰。文书既已正书耶。锡命对曰。虽未正书。捧招各人等处踏印。留置于捕厅。未及 (第 136H 页)
奏曰。三军司命。何等重任。苟有一分疑心。决不可置之矣。 上曰。卿言诚是矣。○至是。曹世枢供辞曰。训将 李森
为内应。此则矣身。虽非亲闻于麟佐。闻于麟佐之军官。且训将遣其侄于麟佐。与之相约。○宋寅明奏曰。既出贼 …… (第 153L 页)
曰。屡出贼招。则皆是贼徒相通之致。不新奇也。寅明又奏曰。贼招所引。如是之多。 圣上在上。亦有此凶变。 李森
之有侄投贼与否。 殿下亦何以知耶。森之不为逆。虽如 下教。其侄紧出黄沉。亦是剧贼云。一番究问。在所不 …… (第 154L 页)
荡平。而又有痼于党论者。则一依三令五申之法。虽施两观之诛。亦何害焉。公闻之。胥 命阙外。 传曰。训将 李森
处。 命召还给。宣传官持标信出去。勿待 命事分付。使即入侍。公不得已承 命进伏。 上曰。卿何以至待  …… (第 155L 页)
 疏上。(见疏) 批曰。卿之所恳。予岂不谅。而本兵重任。若此轻递。初何授焉。卿虽武臣。今于本职。决非过让者。卿其安意勿辞。调理行公。仍遣 内医看病。 赐药材。○左议政李台佐奏曰。昔宋之庞藉荐狄青。击破侬智高。宋君欲拜青以枢密使同平章事。则藉以为青起自军中。致位二府。国朝无二。若加其职。非保青之意。此言为青而发也。今 李森
之事类青。故臣敢附庞藉之意而陈达。 上曰。当 …… (第 162H 页)
国体。不当如是矣。
二十一日。呈辞给由。○二十八日。呈辞入启。 许递。
 时正言赵尚命启。略曰。兵判 李森。
忠勇才略。本自合于将兵之任。而第其由京兆而直授本兵。则资历太浅。超躐太骤。宜有物议。臣谓姑 赐变通。 (第 162L 页)
吾推考。
 
 传曰。有下教事。使之来待。又曰。勿待 命事分付。催召入来。○三司请对时。 上曰。训将 李森。
若令仍佩 命召而入来。则其所不安。不是异事。而当此庭鞫之时。身为将任。不可一向撕挨。从重推考。催促入 (第 166H 页)
来。 左副承旨李春跻启言。训将 李森。
依 下教催促入来。则始自金吾门外。进伏红马木外。免冠席藁待罪。俄又还为待 命于金吾门外。送言臣等。至 …… (第 166H 页)
行公。公对曰。 殿下虽不加之罪戮。臣之情势。实无冒出势矣。春跻奏曰。 恩谕之下。缕缕控辞。事体猥越。 李森
推考何如。 上曰。陈恳而非辞职也。勿推。公仍退伏 阙下。复陈疏纳 命召。(见疏) 批曰。 帐殿面授。 …… (第 167H 页)
 备忘记。原任大臣之言。殊无义意。不过以往者疑阻之心。不斟量而加之者。业已洞烛而开释。则心虽不安。将臣事体。不当若是撕挨。况 面授命召之后。事体尤重。则若是还纳。无意膺 命。其在分义。极为未安。训将 李森
罢职。仍 传曰。勿待 命 …… (第 167H 页)
 时。 上命承旨。书备忘记。往者处分。不过伸廉隅。

当国家若此之时。不可无将臣。判尹 李森。
训将除授。仍即 牌招。传授 命召。
八月三日。上疏乞递。 优批不许。
 训将除 命后。以未经 公除。 …… (第 168H 页)
 传曰。两局大将。则例兼备局。而即今训将外。无

兼之者。判尹 李森。
已经本兵衙门。习知军务等事。且 (第 169H 页)
李森
既当闲局。势所不得已之事。尤不宜待之寻常。判尹 (第 169H 页)
李森。
备局堂上差下。相议军国等事可也。
十一月十一日。上疏辞兼带捕将。 许递。
 时慈癠转谻。有难离侧。而 (第 169H 页)
捕厅合坐。事体至重。不可旷日停废。故陈疏乞递。(见疏) 批曰。卿之至恳若此。兼捕将今姑许递。卿其勿辞。以便救护焉。
十二日。推考。
 时右相启言。 李森
向者谴罢之后。则事当不为更辞。而至于将任。则自画不为行公云。判府事。闵镇远当初疏语。非指 (第 169H 页)
李森。
向已略陈。而近因左相李㙫。闻闵判府事之言。不啻丁宁云。若然则尤不可以此每每引嫌。而军门重务。一并废却 …… (第 169H 页)
 公临没。无一语及家事。连呼 国恩未报。又云。不先老亲而死。死亦何恨。(时。公之子希逸。自唐津任所奔哭。○时。有星陨之异。人皆谓之将星。而公之丧出焉。)讣闻。停朝市。吊祭致赙。依如例。○备忘记。噫。将相。国之所倚。而耆旧大臣才逝。将勋之臣遽逝。伤悼之极曷喻。况咸恩。顷年解将任之时。业已书谕。经历艰险。尚有筋力。暂休其身。终为复用矣。阕服入侍之后。衰容顿觉。心颇为闷。岂意调理之 批才下。长逝之单遽上耶。噫。失吾良将。其切痛衋。却疑非真。欲谕无语。丧葬诸需。依勋臣例举行。其待阕服。收用其后。以表予意。(三年内。节扇柑柚历 赐给。)
二月十五日。 特命赠左赞成咸恩府院君。
 灵城君朴文秀启曰。咸恩君 李森
 赠职事。自  (第 178H 页)
上有令该曹举行之 教。而闻该曹无 赠职誊录云。即今吏判入侍 下询而处之何如。其发轫不远。故敢此仰达。吏判宋寅明奏曰。勋臣录券。未颁布前身死。则有 赠职之规。而既已录券颁布之后。则无 赠职之规矣。勋府则虽有誊录。本曹无可据前例。而节死儒贤外。无越品 赠职之事。若别为 赠职。则曾经二品之人。当 赠从一品矣。 上曰。殊品 赠职似宜。以此举行可也。○忠勋府启曰。今此咸恩君 李森
之丧。丧葬诸需。依勋臣例举行事 传教矣。取考誊录。则勋臣丧葬。本家如有所不逮。则别为入启。自官措给。 …… (第 178L 页)
曰。法典内。功臣之丧。有礼葬之节。而去戊寅。因大臣启辞。以经费荡残。功臣礼葬。亦为停废矣。今此咸恩君 李森
之丧。礼葬时未复旧。依前例。棺椁役军。令该曹题给。何如。  …… (第 178L 页)
 遣礼官洪受甸。 致祭于家庙。○先是。 传曰。适当今年。追惟戊申。而顾瞻勋府。几度淍(一作凋)零。其时带砺勋臣。只有四人。中夜思之。有怆然。又当今月。(英祖回甲诞辰)来头以后。难以作举。今日 特召勋臣赐对。而思已作古人者。此心一倍。在京人。遣礼官 致祭。在外人。令本官 致祭。而诸勋臣子孙中未脱服外。令该曹即为调用。若幼。京则该曹。外则本官。食物题给。以表予意。○又 教曰。岁回甲年。怆勋臣零替。 特否宣酝。即席吟成风云歌。又以诗宠之。(并见附录)
壬午十一月三十日。蒙录孤之 命。
 
 传曰。噫。戊申带砺。其岂忘乎。 嗣服后。武将中若闻其首。咸恩君 李森。
而只有一子。欲为劝武。而见其父心。观其为人。真个荫官。近者沉滞已久。岂思带砺之义哉。其令铨曹。待窠悬 …… (第 179L 页)
 传曰。是年是月。即我 先大王扬武勘乱之年若月也。当时之事。尚觉心寒。阴谋煽自岭湖。急烽直抵圻甸。内结失志之辈。外连不逞之徒。藩阃既多通气。郡邑间多望风。啜(一作缀)旒之形。危如一发。倘非威断若神。 圣武不杀。制胜樽俎。天人助顺。顾何以收鲸鲵化龙蛇。奠磐泰于指眄之顷也。旧甲云回。徒见山高而水清。则以小子追感之心。曷其不酬忠报劳。以答前宁人攸受休哉。咸恩君 李森
嫡长家 赐食物。其子孙当召见。又 教曰。今日所下 传教。依甲辰年褒忠纶音。例令艺阁活印。分给诸臣家。 …… (第 180L 页)
 遣鲁城县监金靖圭。 致祭于家庙。○先是庚寅正月二十八日。 传曰。惟我 英宗大王 庙号追隆。圣功愈彰。百世不惑之论。若有俟乎今日。怆旧荣新。神人胥悦。呜呼。戊申之变。尚何言哉。 宗社之危。迫在一发。而幸赖神武之不杀。俎豆制胜。

使我丕基。措诸磐泰之安。猗乎盛矣。第酬忠纪劳之典。昔非不足。而值此大典礼之会。不能无示意之举。殉节及勋劳人可以宣侑或貤赠者。祀孙之可以调用者。自 庙堂溯考载籍。启禀施行。其后领议政沈舜泽启曰。戊申殉节及勋劳人可以宣侑若貤赠者。嗣孙之可以调用者。自 庙堂溯考载藉。启禀施行事。 命下矣。○十一月七日。又 传曰。 正庙朝褒录戊申忠臣纶音中故咸恩君 李森
祠板。遣地方官 赐侑。令道臣访问其子孙。另加存恤。(嗣孙达宪。时在忧服中。故至是年追延。) (第 181L 页)
如初。鞫罢陈疏径归。且曰凶徒之用货行赂。专在宫掖。而死中求生。计无不至。愿肃清宫禁。永绝奸萌。时武将 李森
名出逆招。而 上宠任有加。国言喧藉。疏末言之。 上批颇不平。 宣懿王后升遐。公奔哭。 上引见欲相吊。 (第 454H 页)
之典。欲以削黜之罚勘其律。而强咈盈庭之公议。循曲士避嫌之论。忘大舜至公之道。此臣愚之所不敢知也。至于 李森
之有罪无罪。臣在远外。未谙本末。而第既出鞫囚之招。援引颇紧。端绪将露。则是宜洞加审覈。务得其情。而猝 (第 188H 页)
   [答金时济(己丑七月二十日)]
   [答金时济(壬辰)]
   [答金时济(辛卯腊月八日)]
   答朴师汉
   答 李森([壬午八月四日])
   李森(癸未三月)
   [答 李森(癸巳十月九日)
   答郑锡老([甲申正月十三日])
   [答郑锡老(庚寅八月)]
   答李锡九([辛卯六月
此书札人事。亦将废绝矣。奈何。前头流寓之计。果如所示。则或有一握之便。而此亦似难容易。不敢必也。
李森([壬午八月四日])
自君投笔之后。欲一见而相戒矣。得官后则尤不易下来。可怅。第书来。文笔犹如秀才时。一慰一惜。忠孝之道 …… (第 21L 页)
失儒生之法。旧读小学,论语。常常念读。体认不忘可也。此是根本家计。幸勿泛听也。(壬午八月四日)
[答 李森(癸未三月)
才艺登名。以为亲荣。岂胜嘉叹。唯愿益以自爱。行己谨慎。常以尽心职事。仰答 国恩。为心可也。年尚少 …… (第 21L 页)
招忌嫉。又不可贪于进取。以取耻辱也。因笔及之。须勿以为老生之谈。而益思戒惧如何。(癸未三月。)
[答 李森(癸巳十月九日)
承札。知又西出。不得一奉而远去。深可怅也。第系官之身。自当如此。奈何。唯愿随处尽心。以报 国恩。 (第 21L 页)
民赖以全活者。将不知其几千万人矣。臣等不胜祈幸之至。
玉堂故事[同前](修撰时)
皇明成化间。户科等 科给事中李森
等言。昔奉 英 (第 563L 页)
赂宰臣李一相。前后构讦。 朝廷覈其事。之翼引诸人而时无究问之 命。故论之。壬寅。复为修撰。进 皇明 李森
论翊圣夫人田地故事。附陈宫庄之弊曰。以国君而设私庄。非所以示公也。为宫庄而夺民田。非所以恤民也。又进 (第 97L 页)
短碣无完字。孱孙守旧斋。渊源吾祖学。芜没感余怀。(孽孙 李时茂
守旧居而已。)
基谷。展拜同成均先祖墓所。
吾宗显祖考。盛际大司成。同德赵文正。知心金国卿。墓碑犹有 …… (第 40H 页)
。何不动心思古齐。(昨昏。嗔仆夫之慢不能早暮。退行亦未免焉。故末句云云。)
环翠楼轩十分清。诗留栗谷 李先生。
主人乃是通家契。为掣春风旧阁铃。(主倅李𥠋子建。乃栗谷傍孙也。相对欢然。)
宿珍富驿 (第 41L 页)